纳金网

标题: 体验立体效果 3D平板电视选购技巧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C.R.CAN    时间: 2011-12-22 16:19
标题: 体验立体效果 3D平板电视选购技巧
高刷新频率 具有视觉舒适度
目前的3D电视需要通过佩戴专门的3D眼镜方能体验到震撼心灵的3D效果,这让很多消费者觉得不是很方便。由于裸眼3D电视尚未普及,配搭3D眼镜观看3D影像依然是主流。而在诸多的与3D眼镜视觉舒适度相关的技术中,刷新频率是第一关键词。
在观看动态画面时,液晶电视有时会出现拖尾和残影的现象。电视厂商改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插帧技术提升画面的刷新频率。在2D时代,200Hz的刷新频率已经可以有效地消除拖尾和残影现象。进入3D时代,应用了快门式3D眼镜,左右眼分别接收的画面刷新频率只有原先的一半,这意味着原先可以感受到的美妙200幅的画面,现在左右眼只能各感知100幅。对此,记者建议消费者在选择3D电视时,尽量选择高刷新频率的电视。建议最低选择240Hz以上的刷新率。
大屏幕才有更好的3D效果
看3D电视一定要选择大尺寸,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验到3D效果,能够完全融入身临其境的立体世界。目前,市场上销售的最大尺寸3D LED电视是72英寸的LG LEX9。这款电视采用极致窄薄设计,还不到普通电视边框宽度的1/5,电视画面看起来更大。不论是观赏3D大片,还是玩3D游戏,消费者都可以忽视边框的存在,全身心的融入到3D视界中。
等离子和液晶在3D方面各有优势
等离子电视更高的动态清晰度高、更丰富的色彩、更广阔的可视角度等特点在3D影像表现方面优势更加明显。
在播放3D影像时,PDP与LED液晶共同存在着左右图像串扰和分离度不足的情形,也就是右眼本不该看到左眼图像的内容,但由于屏响应延迟及快门眼镜同步不到位等等原因,会有图像残留下来,产生重影。由于PDP自发光技术对轮廓重影的控制明显优于液晶/LED。在主体图像与背景图像反差较大的时候液晶的重影会更加明显一些,而等离子全程灰阶响应时间是以动态微秒计算。
另外,经过3D快门眼镜后的画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画质下降。LED背光由于亮度过高,画质颜色鲜亮但不自然,颜色油彩化,经过3D眼镜后画面色彩更加虚假,缺乏通透感,而等离子则不存在。
画质与效果并重 面板选择也很重要
液晶电视发展到今天,消费者对于画质有了更高的要求。作为液晶电视新技术的3D,自然肩负着进一步提升画质的重担,对于画面的效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在消费者越发重视液晶电视健康消费的今天,3D电视的健康护眼也逐渐倍受重视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,2D转3D后不甚理想的画质效果,再加上重影头晕带来的健康问题,离画质提升还有一定的距离,3D电视尚需解决的课题还有很多。
目前在市场上可以见到的配置IPS硬屏面板的3D电视,采用了迅畅(***e Motion)480Hz技术,左右眼可以分别看到主流的画面,最大程度克服了重影现象,为观看者带来更加真实舒适的3D体验。IPS硬屏本身具有的液晶分子水平排列的方式更加抗压,使画质更稳定;液晶分子的偏转速度是普通液晶面板的十倍,使画面清晰无拖尾,动态画面的显示效果出色。同时,IPS硬屏得到了权威眼科机构的认证,相比于普通VA软屏,不易引起观看者的视觉疲劳。在影院观看一部电影一般只用2-3个小时,而在家里收看电视的时间则会更长,若收看3D画面,对一台3D电视健康舒适方面的性能不可忽视。
注意方面:
1.串扰:任何立体显示方式中,左右眼的影像要完全分离,左影像进左眼,右影像进右眼。否则会产生串扰,出现重影,即Crosstalk。
2.视差合理:输入到左右眼的图像要具有正确的视差,视差通常是由内容制作时确定的,如果较长时间的超出正常范围,观看者会出现头晕、恶心等状况。
3.眼镜佩戴舒适,无干扰、无闪烁。
4.运动图像平滑清晰。
3D电视虽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,不过售价相对偏高,3D片源短期内仍然缺乏。目前,一些2D转3D技术可以暂时弥补内容,但毕竟转制技术在画质表现上仍有很大的欠缺。一些观众在体验了2D转3D版的世界杯后认为,最具立体效果的非记分牌莫属。对于3D发烧友来说,尤其想要玩3D游戏的玩家来说,还要谨慎选购3D电视。


来源:3D中国
作者: tc    时间: 2012-2-5 23:25
很经典,很实用,学习了!

作者: 晃晃    时间: 2012-4-9 23:22
再看一看,再顶楼主

作者: C.R.CAN    时间: 2012-4-17 23:20
不错不错,收藏了

作者: 奇    时间: 2012-7-2 23:20
你们都躲开,我来顶

作者: C.R.CAN    时间: 2013-1-27 23:21
我是老实人,我来也!

作者: C.R.CAN    时间: 2013-2-28 23:19
呵呵,真得不错哦!!





欢迎光临 纳金网 (http://course.narkii.com/club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