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最后登录
- 2013-7-1
- 注册时间
- 2013-5-16
- 阅读权限
- 50
- 积分
- 1132
- 纳金币
- 1132
- 精华
- 1
|
3d打印已经被奥巴马列入了自己的“工作计划”,称其将加速美国经济的增长。是的,美国政府已经发力了,中国呢?在追赶全球新的高科技目标之时,政府应该做什么?怎么做?3D打印的资深研究者面对市场的热度,担心的是“拔苗助长”,而经济学者则建言“切不可大包大揽,否则,很可能重蹈光伏扶植之路。”
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形中心主任林峰:不要过度消费3D打印概念
作为国内3D打印行业最早的研究者,林峰告诉记者,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初,3D打印行业就已经开始发展,但截至目前仍然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初级发展阶段,就像一个孩子一样,还需要细心的呵护。
林峰表示,3D打印技术本身是一门新兴技术,所影响的并不限于制造业本身,对我们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乃至科学研究的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变革,但如此大的变革不会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发挥出效果,如果我们过度消费这个概念,很可能会让社会对这项技术产生怀疑。
“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拥有了很好的产业基础,例如北京,不管是科研院所还是制造企业和应用单位,都有一定的基础,在这种情况下,政府可以协调科委、教委、经信委等多部门进行协调,对这项技术的应用进行推广,例如在医院、学校、企业等地方开展3D打印创意创新比赛等。”
除此之外,林峰也建议,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于3D打印给予一定的税收、金融、政府采购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,但主要应体现在产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创新方面,而不是具体放在项目里,需要着眼于长远,切不可拔苗助长。
面对当前社会上兴起的关于3D打印大大小小的会议,林峰认为,应该谨防一些人利用这个概念骗取社会稀缺资源,在一些省市,根本就没有任何3D打印的基础,却要上马一些工业园区、创新中心等项目,很明显就是忽悠,最后根本不会有人跟进投入。
经济学博士、金融业专家赵庆明:政府扶植不可大包大揽
“传统的制造业是依托于高度分工来实现成本降低、效率提高,这在历史上是一种革命性的创造。”赵庆明告诉记者,3D打印机却反过来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制造模式,从现在来看,其效率以及成本都不及制造业,对现有的制造业影响并不算大。
尽管3D打印是一种工业工艺,但在经济学家眼里,无非是一种生产模式的变迁,这种模式是先进还是落后,只能让市场去检验。赵庆明说:“如果未来3D打印能够将成本降至足够低,效率升至足够高,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,那么,这无疑将对现有的制造体系形成一定冲击。”
如果3D打印的未来可期,那么作为中国产业资本最大的融资来源——银行又该如何面对?对此,赵庆明认为:“如果一项技术从实验室阶段银行就开始介入的话,很明显风险会很大,但现在3D打印已经走出实验室,开始逐步投产并进入市场,这样的话,银行贷款是可以进一步进入这个领域的。”
除了金融支持之外,赵庆明认为,在政府扶植层面,我们应该学习欧美国家的思路。也就是说,在研发过程中减免税收、降低研发成本,在投产初期,政府可以利用政府采购选择性地购买产品,对市场进行引导。“切不可大包大揽,否则,很可能重蹈光伏扶植之路。”
■参考
3D打印:天使还是魔鬼?
鞋子、服装、花瓶、小摆件、手机外壳,或者是巧克力,这不过是3D打印的1.0版。手枪、房子、人体器官……3D打印的疆界正气势汹汹地突破你的想像,甚至引发伦理思考,谁也不知道3D打印的未来是天使还是魔鬼。
手枪
2012年5月4日,美国奥斯汀,一颗子弹从世界第一把3D打印手枪中破膛而出,整个世界为之震惊。这项被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评为“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”的伟大技术,也由此引发了担忧和思考:3D打印真的无所不能么?如何避免枪支泛滥、保证市民安全?
房子
别怀疑,打印房子的梦想即将实现。荷兰的Uiverse建筑设计事务所将建设一个用3D印刷机建设的房子。这个风景房将使用大型的D-型印刷机分块印刷,每部分的面积是6×9米,建设中将使用沙子和粘合剂,建筑的外形则基于莫比乌斯带曲线,建设时间预计长达18个月。
器官
根据美国Drexel大学的研究蓝图,未来不管是心脏、肝、肺、耳朵、膀胱、脊椎,都可以由3D打印技术实现。而就在前几个月,美国康奈尔大学已经打印出了人的耳朵。
■当局者说
让客户接受3D打印仍是件难事
“活下去”是目前最大目标
“我们就像在沙漠上走,大家都能看到远处有一座山,但是谁也不知道走过去要花多久,谁也不知道那座山是不是海市蜃楼;我们能做的只有一步一步向前走,活下去。”彩石激光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胡斌这样形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。
上海的彩石激光成立于2012年,主要从事以金属为材料的3D打印,也就是“增彩技术”的开发和使用。与各大展会上常见的消费品型3D打印有所不同的是,彩石激光的主营业务是3D打印的工业化应用,如航天涡扇、钻井钻头、汽车模具的修理和制造等。
企业的总经理和技术骨干齐欢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,2001年在密西根大学学习3D打印相关技术,后来在GE相关部门工作,回国后于2010年参与了企业的创立。齐欢告诉记者,企业目前的研发重点是材料上的创新和软件上的改良,前者为了扩大应用范围,后者则是为了降低客户门槛。
然而,让客户接受3D打印仍然是件难事。“工业化的3D打印稍微超过了国内工业发展水平。”胡斌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,“很多制造企业使用的模具用久了会有破损,其实我们的技术是可以修复的,但是企业的惯例是用了若干次之后就处理掉,根本不会考虑用3D打印技术来修复。”
此外,如何吸引投资方也是个问题。“资本对3D打印能否融入工业体系存疑,吸引资金比较难,当然,很多企业对自身的盈利方式也确实没有明确思路,还需要进一步摸索。”胡斌表示,3D打印企业的生存还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。“现在,使用3D打印技术的成本可能只比传统技术高那么一点,如果能通过补贴的形式补上这一点,那么3D打印的市场将得到非常显著的扩大,市场扩大了,规模做起来了,成本就能进一步下降。”
对于企业的未来,胡斌坦言,“活下去”是目前的最大目标。“3D打印技术尚处在量的积累中,但业内已经感觉到3D打印需要一个质的变化,可能是在材料上或是工艺上的新突破。3D打印的远景很大,但对企业来说,目前的生存问题仍是关键。”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