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率先将 3d打印技术引入到中国骨科界,由此“3D梦”之旅就此渐渐展开,无数病人、医生梦寐以求的个性化治疗愿望得以实现,他和他的团队也正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人类“脱胎换骨”的梦想实现。
戴尅戎院士 上世纪80年代,在一次烟台举办的人工关节会议上,戴尅戎和时任交大精密机械系主任的王成焘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当时谁也不曾想到,此番相识竟促成了他俩此后多年的合作。他们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优先区定制的概念,首次将3D打印技术推广到膝、肩、踝、肘、腕、骨盆等各个部位。戴尅戎说:“如果需要的话,现在我们可以对四肢所有关节、骨头进行定制,从而制造出个性化的假体。”据了解,现在已有数百例病人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制作了个体化的骨关节修复假体。
目前,在第九人民医院,3D打印技术除了用于骨科,还辅助整复外科、口腔科、眼科的医生制作塑料模型,在给患者修复颅骨、修整下巴、重塑颧骨、眼眶等部位时派上用场。
有望实现一步打印“人骨”
戴尅戎说: “目前3D打印出的大多数还仅仅是模型,无法直接植入人体内,之后还是要到工厂运用传统的减量制造工艺制作假体。”
难道3D打印就没有办法直接打印出可以植入人体的关节吗?戴尅戎表示,若想直接打印出金属制品也不是不可以,但在技术层面需要进行极大逾越。可喜的是,如今医生们翘首以盼新一代3D打印机已实现技术突破,打印头能发射温度极高、焦点集中的电子束或激光,迅速融化金属或 陶瓷,一点一点完成粉末材料的 “堆叠”。而用金属材料直接打印的人工骨胳不仅能更好地与周围组织融合,而且相比传统植入物,这种人工骨拥有移植所需要的刚度和强度。戴尅戎透露,预计再经过几年的时间试验和申请批准,就可进行使用。如此看来,人类实现“脱胎换骨”之梦仅剩下一步之遥!
戴尅戎介绍,到时不用再根据 3D模型制作假体,这将节省大量时间,并且,由于材料的高使用率,使得生产一件产品和生产大量同样产品的单价相同,也就是说,在获得个性化的 创意设计产品同时还不多花钱,真是一举两得。
3D打印或将改变就医格局
3D打印技术将对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,戴尅戎表示,若干年后,大规模的流水线制造模式极可能逐步走向终结,个性化的模式将受到推崇。随着生产流水线的关闭,3D打印的兴起,一些需要大量厂房及工人的 “大产业”可能又会重新倒退回“小作坊”。而这,对个性化的人工器官制造,将迎来一个新纪元。
戴尅戎说:“未来,个性化的人工器官制造,不一定非得在城市。只要有3D打印设备,偏远地区也可以根据传送“图纸”自制人体零部件。 ”因此,各类产品的制造可能会由现在的集中生产、全球分销变成分散生产、就地销售。物流业也将发生巨大转变,运输、销售成本将大幅度降低。
“以后,也不用因为需要等待“人体零部件”影响手术时间了。而创新也可以变得很简单,一台笔记本电脑、一部3D打印机加上一个聪明的头脑就能把创意轻松‘打印’成样品。 ”戴尅戎解释道。
戴尅戎表示,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而悄然改变。曾经,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序幕,开始了城市化进程;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进入新阶段,城市化速度加快。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不定会反过来掀起 “反城市化”趋势。戴尅戎预测:“许多人将不再执着于城市生活,转而搬到城市周边甚至更远的地区居住,享受那里的优美风光。同时不用担心那里“缺医少药”。这将导致人口的重新布局,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弊端可能化解。当然,这会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。 ”戴尅戎说。
|